日前,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云南省第十二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活動以“線上云展演”方式舉辦,我市文化和旅游局選送的5個文藝節目榮獲4項大獎。
云南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是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由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共同舉辦的高規格、大規模、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省級重要文化藝術賽事,每兩年舉辦一屆,已成功舉辦十一屆。為籌備好此次展演活動,今年以來,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館多次組織相關專家深入8縣(區)對100多個文藝作品進行編排輔導。經過層層遴選,最終選定5個文藝作品參加本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
葫蘆牽藤開白花,即三月六呀,實是“三月嘍呀”,也是“苦妹朗“之一統稱的“隔娘調”,隔娘意思是離別爹娘遠在他鄉。父母是兒女的恩人,子女必當竭力孝順。女兒出嫁有著嚴格的儀式,如:吃小酒、定婚、瞧日子、過禮、吃隔娘飯、哭嫁等,通過儀式來表達對父母的養育之恩、離別之傷。到了陽春三月,大地回春,布谷陽雀滿山叫。《隔娘調》就是在女兒遠嫁他鄉,無親無故,不熟山勢不熟人的環境下對爹娘、親人的無限思念有感而訴的唱調。曲調婉轉動聽。把無助與不舍,心碎與酸楚,思念與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使聆聽者無不垂淚。
舞蹈根據雙江縣拉祜族民間七十二路打歌套路動作、動律提煉、加工、編創而排練。《踏歌彩云》表現拉祜族少女走進了新時代,幸福之花處處綻放。少女們身上的頭飾就像天上的彩虹,高亢的歌聲唱亮了拉祜山寨,跳動的舞步如跳躍的音符。在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以及脫貧攻堅的征途上,拉祜族少女踏山跳云,去迎接美好的幸福生活。
歌曲通過對美麗家園的贊頌,展示“好日子唱著過”的幸福節拍;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暢想,表達阿佤人聽黨話跟黨走,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的堅定決心。歌詞用頗帶浪漫的色彩描寫幸福佤山,以互為對稱的兩段體結構,給人一種涓涓流淌的美好感受。歌曲旋律美中具有個性,把佤族音樂元素融入流行音樂,自然地完成古樸與時髦的結合,使其情感抒發更到位。
佤族小女孩和母親作為傳承的線軸,把佤族的傳統樂器一一呈現給觀眾,講述著佤山傳承的文脈,延續著佤族生命的吶喊。在社會歷史的進程中,佤族樂器形成了滄源佤族獨特的音樂景觀,世世代代,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