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滄源佤族自治縣糯良鄉(xiāng)天坑自然景區(qū),藏著一塊生長精品咖啡的“寶藏之地”。日前,這片基地里的咖啡果迎來采摘期,周圍群眾趕來務工,也吸引了德宏熱帶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前來采樣。
“我們莊園2021和2022年連續(xù)兩年獲得云南咖啡生豆大賽冠軍,好多咖啡行內的人員和咖啡愛好者都慕名而來。”臨滄秋珀莊園生產部經理龔帆書說,咖啡還在樹上,就已經有訂單上門。
說起這塊咖啡種植基地,龔帆書便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平均海拔在1600米,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氣候呈多樣性,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給足了這片咖啡樹生長的養(yǎng)分,結出的咖啡果飽滿圓潤。
龔帆書說起選擇這個海拔段的原因,這都是他們團隊從高海拔一路試種下來的經驗,最高的種到過海拔1800米,也在海拔1500米做過嘗試,但綜合來看,生長期和品質都不如現在這個高度。
德宏熱帶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們此行的目的,正是研究高海拔地區(qū)的咖啡種植。觀察植株、果實、土壤,研究員們還準備采集足夠多的工作樣本回去檢測。
德宏熱帶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李錦紅說:“通過標準的采樣制樣和杯測,能為高海拔精品咖啡分析出基礎和科學的數據,來推動產業(yè)發(fā)展。”
這片400畝的咖啡品種經過精心選育,包括薩奇姆402和393、瑰夏、巴天等具備高產、抗逆性強等特性的品種。
不僅選種嚴格,種植和管理也在朝著精細化發(fā)展。地塊編號,建立租地、開墾、種植、管護、采收、加工等各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信息檔案,細化到每一個地塊的品種、成本、種管時間等。精品種子在精心管理下落地、開花、結果,也成為了周邊群眾增收的“金金豆” 。
天坑咖啡種植基地的土地以每年每畝400元的租金流轉出來,20年租金一次付清給群眾。每年這個時候,基地周圍的群眾就受雇來采摘咖啡豆,心細手巧的婦女成了采摘的“主力軍”。據介紹,該公司積極帶動周邊農戶參與咖啡種植管理,優(yōu)先使用租地農戶和生活困難農戶,實行先培訓后上崗,提高農戶的種植管護技術水平,能夠帶動群眾收入近30余萬元。
班考村村民趙葉美是個采摘咖啡的能手,她說,平時可以到咖啡基地除草、施肥、采摘咖啡豆,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下一步,該企業(yè)將逐步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咖啡,由企業(yè)提供種苗、技術,協(xié)議約定保護價回購咖啡鮮果,帶動農戶增收,為鄉(xiāng)村振興添磚加瓦。
轉載自恒春臨滄